WFU
顯示具有 視力模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視力模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降低濃度的atropine控制近視效果反而好?


追蹤治療了一年多的病人,目前狀況都還不錯,跟大家分享一下。





國中生,功課繁重。之前在別處就診,使用 0.125% atropine 及眼鏡控制。點了會怕光,所以不是很愛點藥水,點點停停。轉到我這邊來之後,先續用 0.125% atropine 觀察療效,可惜效果不佳,眼球長度分別增加0.07mm/0.03mm 及 0.03mm/0.04mm。所以先降低濃度 0.05% atropine,大朋友比較可以接受之後,認真的點藥水點了一個月,眼球長度只增加了 0.01mm/0.03mm,後來我們再調整,稍為提高濃度,變成 0.08%  atropine,兼具功效及耐受度,眼球增加的幅度都只有 0.01mm 或 0.02mm 甚至有幾個月是負增長或是零增長。

醫師開藥是一回事,病人有沒有點又是另一回事,在這個案例我們把濃度降低之後,反而得到較佳的控制效果,就是因為病人接受度提高,願意使用,才能真正發揮療效。

控制近視就是兩股勢力在抗衡,讓度數飆增的勢力像是用眼時間過長、眼經離目標物距離過近、不足的戶外活動;而幫度數踩剎車的勢力則是 atropine 眼藥水濃度、足度的光學矯正及角膜塑形鏡片還有良好的用眼習慣。因此每個月回診,就是在檢視控制結果,調整濃度以達最佳療效。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  院長  林于皓醫師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近視到幾歲才不會再加深?

今天要講的不是新知識,把舊的東西拿出來複習一下。

一個 2013 年的近視相關研究 COMET study 發現幾個有趣的點,近一半 (48%) 的人近視在 15 歲就穩定了,77% 的人在 18 歲穩定,90% 的人是在 21 歲,而到了 24 歲,96% 的人近視不再增加,這代表者有 4% 的人過了 24 歲近視還會增加!研究還指出,非裔美國人平均在 13.82 歲就達到度數穩定。

另外一個研究 (Bullimore 2002) ,研究樣本為 20到40歲的人,發現隨著年紀越大,近視加深的機會越小。增加較快的是20幾歲的人。在這個五年期的研究,有 21.3% 的研究參與者至少增加了100度。成年之後近視仍加深的人和沒有加深的人在以下參數都沒有差異:閱讀書寫、使用電腦、教育程度、近視家族史、近視發生年紀或是有無使用隱形眼鏡。

有一半的人在 16歲之後近視仍會繼續加深,甚至有一小部份的成年人近視還會增加,因此近視控制的處理要一直堅持到近視度數穩定了。使用角膜塑形術來控制近視的人會有較好的視覺品質連帶生活品質也會較佳。即便成年了還是要注意良好用眼習慣,重度的 3C 使用或是大量的閱讀等近距離用眼都仍會增加近視度數。對於高度近視的病人,更要持續追蹤黃斑部、視神經及周邊視網膜的狀況。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 院長  林于皓醫師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COVID-19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病毒會不會透過眼睛傳染?

COVID-19 武漢病毒(新冠肺炎)是否會從眼部組織傳染或是眼部組織液傳染一直眾說紛紜,越來越多的研究探討這個領域,帶大家來看看最近的兩個研究。

第一個是新加坡病人的研究,先講研究結論,從17個病人身上從有症狀開始的第3天到第20天蒐集了64個淚水樣本,沒有培養出病毒, RT-PCR 也偵測不出來。代表這個病毒經由眼睛傳染的機會較低。

有假說認為病毒可以從上呼吸道藉由鼻淚管跑到眼睛。因此眼部組織可能成為一個可能的傳染源,為了釐清這件事情,所以做了這個研究。淚液是由資深眼科醫師使用淚液試紙採檢,並放入病毒傳送培養基。患者也會被評估是否有肺炎的眼部症狀:紅眼、流淚、視力模糊、分泌物。這17個患者沒有一個有上述的眼部症狀。但有一位結膜充血及水腫。有14位有上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流鼻水及喉嚨痛。在發病的第一週、第二週及第三週分別取得了12、28及24個樣本,而這總共64個樣本都沒有測出有病毒。

這是第一個比較病毒在淚液及鼻咽拭子的散播狀況的研究。之前有另一篇研究發現用淚液去測 RT-PCR 是陽性,但是沒有成功培養出病毒。

在本研究,在疾病的整個過程都沒有病毒從淚液散播的情況,而從鼻咽拭子分離出來的病毒量在發病的第二週有大幅變多,意思就是說鼻咽可以找到病毒,但是淚液沒有找到病毒。即便是有上呼吸道症狀的病人也沒有從淚液分離出病毒,代表著病毒會從鼻咽經過鼻淚管到眼睛的假說可能不正確。最重要的是,只有一個有眼部症狀的病人,而且這個病人的淚液沒有分離出病毒。這代表著不管在何種階段,病毒藉由淚液傳播的可能性是低的

這個研究有幾個不足的地方。

第一 樣本化驗不是經由統一的實驗室化驗,有可能造成誤差。

第二 只有淚液被化驗,結膜組織並沒有被取組織化驗。但因為病人得病都已經心裡壓力夠大了,結膜組織就沒有被採樣化驗。淚液裡面沒有病毒,但結膜組織可能有病毒。在結膜被感染的時候,結膜的細胞會死掉,這會造成細胞裡面的病毒被釋放出來到淚液中,如果是這樣,理論上也會被 RT-PCR 偵測出來。

第三 樣本數不夠

第四 病人通常在症狀出現後幾天才就醫,就醫之後才會採檢淚液,有可能在尚未就醫這幾天病毒會藉由淚液釋出。

最後 只有一個病人有眼部症狀,樣本數不夠多。事實上,在另外一個研究人數有1099人的報導裡,只有0.8%的人有結膜紅腫的症狀。

病毒被認為是藉由 ACE2 接受體來感染細胞,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角膜及結膜細胞有無 ACE2,且需要蒐集更多具有眼部症狀的病人。最後,能夠蒐集血液樣本和淚液樣本一起作病毒量的比較會更好。

另外一個研究,是在中國湖北某醫院,2020二月9日到15日收案,38位臨床診斷為 COVID-19  武漢費炎(新冠肺炎)的病人。紀錄了眼部的症狀,還有從鼻咽拭子及結膜拭子取得的RT-PCR結果進行分析。28位的鼻咽拭子取樣是陽性,其中只有2位的結膜拭子取樣是陽性。12位(32%)有眼部表現,像是結膜充血、結膜水腫、溢淚及分泌物。有眼部症狀的人幾乎(92%)都有鼻咽拭子取樣陽性,其中有6位是病危狀態。

分析發現有眼部症狀的人有比較多的白血球、前降鈣素及 CRP ,這些都是代表著發炎反應較厲害。其中有一位的初始表現症狀是流淚。

這研究不足的地方是樣本數少,且缺乏詳細的眼科檢查去排除病人可能本身就有的眼疾,另外結膜拭子取樣只有一次可能會有遺漏。結膜水腫可能是因為治療輸液體內水腫造成的。

本研究發現臨床診斷為 COVID-19 武漢肺炎的病人,32% 有眼部表現,5% 的結膜拭子是 RT-PCR 陽性


以上兩個研究雖然樣本數都較少,但是多少可以讓我們一窺武漢病毒在眼部造成的症狀。期待有更多更詳細的研究。

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及不觸摸臉部之外,需不需要戴護目鏡呢?
在大部分的情況之下是不必的,除非您的臉部會跟陌生人臉部有非常近距離的接觸,且不能排除對方會有咳嗽、噴嚏的可能。因此像是搭乘較為擁擠的大眾交通工具是可以考慮使用護目鏡的。配戴護目鏡另有一個小優點,可以防止手下意識的摸臉這個動作。



和欣視光眼科診所院長  林于皓醫師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眼科三分鐘:眼睛受傷了怎麼辦?

眼睛受傷了,怎麼辦?

眼睛受傷了,最重要的是趕緊找眼科醫師看診,即使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大礙。

有些嚴重的問題,並不會一開始就很明顯,延誤了治療會造成失明的嚴重後果。

千萬不要自己處理受傷的眼鏡喔!


什麼情況下眼睛有可能受傷了?

1.眼睛痛或是看不清楚
2.眼皮被割到或有傷口
3.有一隻眼睛轉動困難
4.有一隻眼睛比較凸出
5.有一隻眼睛瞳孔大小不同
6.眼球表面有血
7.眼睛感覺有異物感一直無法消失或拿不掉


怎麼辦?

千萬不可以:
不可以觸摸、揉眼或是在眼球上施加壓力。
不可以拿掉眼球上的任何東西(眼球組織、髒東西、異物)。
不可以自行點藥膏。


如果眼球被刺傷
使用防護蓋保護眼睛。
不可以沖水。
不可以移除插在眼球上的異物。
不可以揉眼睛。
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某些止痛藥可能會增加出血。
立刻就醫!


如果眼睛有異物
用眼藥水或點眼液沖洗眼睛
不可以揉眼睛。
輕輕拉一下上眼皮。
眨幾下,讓眼淚把異物沖出。
如果還是感到有異物,輕輕閉著眼睛,去看醫師。


化學藥物噴到眼睛:
立刻用清水沖眼睛,至少15分鐘。
立刻就醫。


眼睛被(球、鈍器等)打(撞擊)到:
局部周圍輕輕冰敷
不可以施加壓力於眼球上
如果出現週邊瘀血、痛或視力模糊,要立即就醫。
即使是輕微的撞到也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案例分享:近視控制良好的案例

這位小朋友將近兩年前時是12歲,國一。

當時度數已經右眼325,左眼375,且兩眼都有散光,約莫175。

既然已經近視了,除了衛教要保持良好用眼習慣之外,更是要積極使用atropine阿托平藥水控制。


病人倒是滿認真的,是個懂事的小朋友。家長也很配合治療。

每次來檢查都的確是有認真點藥的狀況。

兩年就這樣過去了,度數幾乎保持不動。

最近一次測量倒是有增加50度,不過這可以再觀察,有時候僅是測量上的誤差。


控制得這麼好,沒有祕訣:維持良好用眼習慣,認真使用atropine。有不舒服,適時反應,讓專業的醫師來幫你解決。










眼科  林于皓 醫師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案例分享:近視控制良好的案例

近視是一種疾病,不是單純度數的問題。既然是疾病,就要在輕微的時候積極控制。
在此介紹一位早期積極控制成功的案例。



這是一位七歲的小朋友,第一次來看診是另一位醫師看的,當次裸視視力0.6,那位醫師給了短效散瞳劑讓小朋友回去點。過了兩個月後,裸視視力沒有起色,只有0.5,散瞳後度數125度上下。這次我仔細詢問用眼習慣且衛教,並且和父母討論換藥治療,詳細解說使用長效散瞳劑的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一個月後回診,小朋友覺得還好沒有不舒服,度數沒有增加,視力持平。
因為暑假要到了,提醒小朋友要注意防曬,且讓小朋友一個禮拜點三次。

過了一個暑假,度數竟然只有75度,且裸視視力0.8/0.9。
最近一次回診,度數再將,只剩50度,裸視視力可以達1.0。
之後要注意的仍是維持良好用眼習慣,持續使用阿托平(每週次數可視情況調整)且定期追蹤。

總結
這種例子其實不少見。病人在將要踏入近視的萬丈深淵時,及時被爸爸媽媽還有醫師拉住了。
只要小朋友、家長及醫師三方配合,都能好好控制近視挽救惡視力。


眼科 林于皓 醫師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眼科三分鐘:真真假假之 假性近視 vs 真性近視

在兒童近視防治的工作中,在診間最常被問到的是:
我小孩的近視是假性近視嗎?
假性近視會不會自己好?要不要戴眼鏡?

這裡牽涉到一個問題,何謂「假性近視」?
這可以說是一個長期被不當使用的名詞,我個人會比較偏向使用「假性的度數」來稱呼。

先來了解幾件事:

1. 我們人類眼睛年輕的時候可以看遠又看近調節自如,主要歸功於眼內的「睫狀肌」。睫狀肌用力收縮時,讓我們可以看近清楚;稍稍放鬆時,讓我們看遠清楚。

2. 小朋友的睫狀肌收縮力道特別強,有時候會用力過頭。

3. 近視的定義是:在使用睫狀肌鬆弛劑後,使得睫狀肌「完全放鬆」,所測量到的驗光值為負。注意噢,要在完全放鬆的時候,要如何確定已經是完全放鬆了呢?去拉一拉睫狀肌嗎?當然不是!

我們可以藉由觀察瞳孔是否已經放大遇光不會收縮
簡而言之,在點了睫狀肌鬆弛劑(俗稱散瞳劑)使瞳孔放大後,所測得的度數,如果是負的,就是近視。也就是俗稱真性近視。

4. 在平時狀態,瞳孔縮放自如,沒有任何藥物影響之下所測得的驗光度數,我們姑且稱為平時的度數,或是散瞳前的度數。

5. 散瞳後和散瞳前的度數差距,我們稱為假性的度數。

案例一
假設一位國小二年級的學童,進到診所後直接去測量驗光度數,得到:-4.0D,也就是驗光值近視四百度,測量裸視視力不戴眼鏡為1.0。
這時候父母就會很緊張,才國小二年級就近視400度!?
於是林醫師就幫小朋友點了短效散瞳劑,進行睫狀肌放鬆的一個動作
一個小時後,在確定瞳孔放大遇光不會收縮,再驗光一次,得到驗光值+1.0D,也就是遠視一百度,這是這個年紀小朋友一般會有的度數。

我們可以說,這位小朋友視力1.0,沒有近視,有假性的度數約五百度。 (+1.0)-(-4.0)=+5.0。現代的眼科醫師比較不會稱之為有假性近視四百度。

這位小朋友只要維持良好用眼習慣,定期追蹤,再依照父母及醫師討論結果,也可參考使用低濃度(0.01%)長效睫狀肌鬆弛劑。

案例二
假設一位國小六年級的學童,進到診所後直接去測量驗光度數,得到:-4.0D,也就是驗光值近視四百度,測量裸視視力不戴眼鏡為0.7。
這時候父母就會很緊張,視力很差誒,只有0.7!?
於是林醫師就幫朋友點了短效散瞳劑,進行睫狀肌放鬆的一個動作
一個小時後,在確定瞳孔放大遇光不會收縮,再驗光一次,得到驗光值-1.0D,也就是近視一百度。

我們可以說,這位大朋友視力0.7,確定近視,有假性的度數約三百度。 (-1.0)-(-4.0)=+3.0。

這位大朋友除了要維持良好用眼習慣之外,要使用長效睫狀肌鬆弛劑,或是使用角膜塑形術,積極控制近視才行。


眼科林于皓醫師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症狀

當有了糖尿病視網膜後,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 黑點,棉絲狀飛蚊
2. 視力模糊
3. 勢力的變化
4. 看出去的視野有黑有白
5. 晚上視力變差
6. 看東西的顏色好像怪怪的或是色澤被沖掉變淡的感覺
7. 視力喪失

糖尿病視網病變通常會影響兩隻眼睛
如果有突然的視力模糊或是朦朧煙霧撞,就要趕快看眼科醫師

糖尿病會影響兩隻眼睛,即使你沒有視網膜的病變。血糖快速的改變也會改變眼睛的水晶體形狀,造成急性的度數變化。所以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很重要的。

小心的照顧好糖尿病是預防失明的最好方法。如果有糖尿病,定期地接受眼科醫師的散瞳檢查是必要的,即便視力好像還不錯。如果懷孕了,眼科醫師會建議其他額外的檢查,因為懷孕有時候會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惡化。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隱形眼鏡相關的感染


雖然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人安全使用隱形眼鏡,但隱形眼鏡的確有眼部感染的風險。隱形眼鏡最常見的感染是角膜炎,也就是角膜發炎。角膜就是瞳孔(黑眼珠)前面那塊透明的弧形組織。角膜炎有很多原因,像是皰疹、細菌、黴菌或是阿米巴原蟲。角膜炎是佩戴隱形眼鏡最嚴重的後遺症。嚴重的話可以導致角膜疤痕,造成視力下降,甚至角膜移植。

症狀包括:視力模糊、不正常的眼睛紅、眼睛痛、流淚或是分泌物、怕光或是有異物感。

Tell me more

想知道關於什麼的眼睛常識呢?

歡迎留言或是寫信到yhlin.oph@gmail.com。

我們會定期撰寫相關的眼科衛教喔!

眼睛有任何不適,請儘速就醫,本部落格文章無法取代醫師的專業診療。